時間:2011-08-23 09:38:45 | 來源:中國物流采購與聯合會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商務部將把電子商務作為重要的戰略著重發展。根據際通寶最新電子商務研究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整體交易規模達3.2萬億,其中一季度1.5萬億元,二季度為1.7萬億元;網絡消費總量達4734億元,較2010年全年增幅48.8%;預計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總規模有望突破6.4萬億人民幣。隨著國際經濟的逐漸復蘇,以及國家逐步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扶持力度,相信我國電子商務宏偉的新征程才剛剛開始。
大型頭龍企業忙"觸電"
隨著電子商務營銷渠道的深入,愈來愈多的傳統企業將商品推入電商平臺開展營銷,以期改變傳統營銷渠道履蓋范圍小、成本高、現金流緩慢等瓶頸。面對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眾多傳統上市公司都摩拳擦掌,從傳統的線下營銷渠道轉向網絡營銷,紛紛駐入電子商務領域。
據際通寶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至少有超過40家A股上市公司擁有電子商務平臺,其中就包括蘇寧電器、報喜鳥、杉杉股份、羅萊家紡等傳統企業,蒙牛商城、百麗的淘秀網、天士力的帝泊洱站、蘇寧的易購等等,甚至還有遼寧衛視旗下的宜家購物、湖南衛視旗下的快樂購的電視臺也紛紛開拓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
而政府對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也是持支持態度的。商務部早在去年就表示將出臺《支持傳統商業企業進軍電子商務》的文件,擬成立專項資金對北京王府井、上海百聯、武漢中百等"上榜企業"進行資助。各地政府為支持當地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從政策以及財務上都給及了大力的扶持。首都北京將發展電子商務提到戰略高度,深圳市出臺了《深圳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杭州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正全力打造"全球電子商務之都"與"互聯網經濟強市"等等。
不僅是國內的大型企業,國外各大知名企業也在積極融入到電子商務中。例如零售巨頭沃爾瑪,從去年底推出山姆店網到今年5月與1號店進行戰略性合作,再到近日宣布全球電子商務中國總部落戶上海,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的速度讓人咋舌。傳統企業以及新興企業開拓自己的電子商務已是大勢所趨。
企業轉型后的發展待觀察
電子商務的實現,是傳統企業在信息化時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已成趨勢,但由于電子商務市場環境還未成熟,加之傳統企業仍然以傳統渠道為支撐,所以目前傳統企業開展的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是作為公司品牌與產品的展示窗口,真正將品牌展示和產品銷售相結合的較少,大部分企業還是將電子商務當作傳統渠道的補充。
據了解,在開展電子商務的傳統企業之中,絕大多數電子商務銷售只占企業總銷售額的極小部分,甚至在一些企業還達不到1%。即使是目前電子商務業務做得最好的李寧、百麗等品牌,線上銷售額與線下相比也是滄海一粟,線下每年有幾十億銷售,而線上不超過100萬的品牌比比皆是。盈利過低的現實,讓更多希望進入電子商務的企業望而卻步。
究其原因,首先是傳統企業缺乏對電子商務的理解,戰略迷失、管理缺位、規劃不明、模式不清,阻礙了企業開拓電子商務市場的腳步,其次是傳統行業缺少電子商務管理經驗和相關人才,投入了資源卻不知如何管理運作,從而產生對電子商務的抵觸情緒。
由于具備傳統渠道優勢,傳統企業要搞好電子商務,需要的是轉變思維、調整經營模式以及對電子商務進行專業化管理。際通寶為企業提供了系統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幫助傳統企業迅速有效地開展電子商務。隨著電子商務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巨頭都在通過借助際通寶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來實現對電子商務網上貿易的夢想。相較于傳統巨頭,中小型企業在人力、財力、資源等方面稍顯劣勢。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認為,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就是中小企業通過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與電子商務企業合作,以此來開展電子商務應用、降低電子商務應用成本、逐漸構建新模式的格局。